检查有关元件,均未发现问题,经空调修理职员测试,有关重压也正常,制冷时出风口温度7℃左右,完全符合有关需要。修理工人建议更换主板!由于缘由不明,更换主板的价格不菲,还不肯定能排除问题,因此笔者决定自己检修一试。查阅有关资料,得知空调冷凝器的温度达到5℃时,空调会进行防结露保护,故觉得可能是空调制冷温度太低引起结露保护动作。
为了证实上述猜想,将管温温包用可变电阻代替。上网查得曲线图,依据此图调整电阻到相对于10℃左右,开空调制冷,因为“假温包”的电阻值不会变化,长期开着空调,没发现空调有停机现象。当然此时的室温温包也用电阻代替,室内温度已经降到了16℃以下!经过这样考验的空调也没出现任何不好的状况。接着调整管温温包的电阻,模拟管温降低,直至空调停机,测量模拟电阻,查曲线图,得知等于4℃。而此时测得实质的管温温包并换算出温度值在3℃!难怪未到设定温度要停机了。在此可以一定上述猜想是正确的,也就是此空调出现上述问题是什么原因所在。
由于此空调在问题前未加过氟,按理不应该有比前一年更好的制冷成效!为何去年没这个问题?回想起来,可能是今年房间内增加了一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引起的。由于此电视对房间的“加温”成效很明显,使得空调的制冷降温速度变慢,而此时管温的降温速度几乎是不变的,它已赶在房间温度之前到达了防结露保护的动作值,比制冷停机“快”了一步,所以才会引起上述问题的发生。
找到了问题是什么原因,解决方法有2、放氟,降低制冷量,提升管温,防止结露保护动作;
改IC取样电路,使它的结露保护值减少。第一策略便捷,是维修空调的员工常常使用的办法。但对于没修过空调的笔者来讲反而不便捷,非常难控制放氟的量,再说此办法会减少空调的制冷成效,也与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相背而行。第二策略需要改变电路,这正是笔者的强项,并不改变氟的量,制冷成效也不会降低,这就是笔者要的结果。
依据管温温包找到对应的电阻,原值为10k,将它增加到12k。第三用上述办法进行试验,查曲线图换算得知结露保护0.5℃动作。恢复管温温包,连续制冷达4小时,正常;且室温降低到16℃以下。所有OK!问题排除后,即可恢复所有接线。
在上述问题检修过程中,上网查得的曲线及依据此图调整电阻说明如下。
图1是未调电阻前的曲线图。
调整说明:1.右边数字是温包与“下偏置电阻”串联后,连接点的电压,也就是温包取样后输入温控IC的电压值。2.结露保护动作值就是在水平线1.3V处,查曲线得知对应约为4℃。3.空调经4小时以上的制冷运行后,测得管温电阻值为30k,对应管温应为3℃,电压查得应为1.25V,低于动作值,防结露保护动作属正常状况。4.依据上述试验,得知空调的所有功能正常,只不过因为某种缘由室内温度降低速度变慢了,而管温已经降低到防结露保护的动作值了,所以会引起管温防结露保护的“误动”。5.更改“下偏置”电阻阻值后,管温防结露保护动作值降低,改后的曲线见图2。
从此,该空调制冷运行再不会因为防结露保护的“误动”而影响用了。